2022/6/29 13:35:43
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MAPK 通路改变与总生存期的关系
来源:张师前   作者:张师前   浏览量:0
有假说认为,LGSOC是浆液性囊腺瘤或腺纤维瘤进展为SBOT和(或)浸润性癌的中间型病理学改变,而LGSOC的组织形态、分子通路与SBOT的相关度达到75%以上,有力支持了这一假说。Kurman等提出LGSOC的另一种发病机制,即输卵管上皮乳头状增生(papillary tubal hyperplasia,PTH)来源学说。认为LGSOC原发部位并非源于卵巢,证据为91%的LGSOC患者输卵管上皮存在乳头状增生性病变,由此推论PTH是浆液性肿瘤的癌前病变。通过慢性炎症诱导输卵管黏膜上皮增生,进而

有假说认为,LGSOC是浆液性囊腺瘤或腺纤维瘤进展为SBOT和(或)浸润性癌的中间型病理学改变,而LGSOC的组织形态、分子通路与SBOT的相关度达到75%以上,有力支持了这一假说。Kurman等提出LGSOC的另一种发病机制,即输卵管上皮乳头状增生(papillary tubal hyperplasia,PTH)来源学说。认为LGSOC原发部位并非源于卵巢,证据为91%的LGSOC患者输卵管上皮存在乳头状增生性病变,由此推论PTH是浆液性肿瘤的癌前病变。通过慢性炎症诱导输卵管黏膜上皮增生,进而发展为PTH,成功构建盆腔低级别浆液性增生的模型,包括卵巢、卵巢外SBOT、非浸润性种植性病变和输卵管内膜异位症。依据该假说,输卵管上皮脱落并种植于卵巢和腹膜表面,继发输卵管内膜异位症,在此基础上出现不典型增生,进而进展为SBOT和LGSOC。


MAPK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通路之一,该分子通路将细胞生长信号从胞外传递到胞核内。SBOT经过一系列的基因突变进展成LGSOC,这其中包括BRAF, KRAS和ERBB2基因突变,最终可导致MAPK通路的持续活化。BRAF基因在SBOT中的突变频率更高(23%~48%),但在LGSOC中仅为5%[5]。KRAS基因在SBOT和LGSOC两种肿瘤中突变频率大致相当(17%~40%,19%~55%)。过去认为,从SBOT到LGSOC,癌基因突变逐渐增多,但实际发现BRAF基因在LGSOC中更少,所以推测该基因可能为保护性基因。有研究发现,BRAF突变伴KRAS基因突变与BRAF及NRAS均无突变的患者相比,有BRAF突变患者的实际预后更好。Emannuel等检测1200例伴有SBOT的SOC病灶,发现HGSOC和LGSOC均与SBOT相关,而LGSOC中更易发生BRAF/KRAS突变,且KRAS只存在于LGSOC病灶中,发生频率为9%,因此认为KRAS可能是SOC的驱动基因。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MAPK通路是LGSOC的重要通路,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此外,MAPK/胞外信号调节性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EK)抑制剂MEKi只对小部分LGSOC患者有效,且MEKi的治疗效果与患者是否存在MAPK突变关系不大。为了进一步阐明药物敏感性问题,Grisham等选择1例MEKi(selumetinib)治疗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对肿瘤病灶进行了二代测序,结果发现病灶中存在MAPK通路缺失和融合突变,而传统测序技术未能检出这些突变。这些研究提示,LGSOC患者应尽量进行二代分子测序。此外,基础研究领域还发现其他活化通路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血管生长通路等。部分LGSOC患者也可能存在PI3K/蛋白激酶B(AKT)/mTOR通路活化。


美国MSKCC癌症中心 Grisham 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 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LGSC)中MAPK通路的改变,包括KRAS突变,与铂敏感性和生存延长独立相关。种系突变罕见,在LGSC患者中很少发现致病的种系突变。(Clin Cancer Res. DOI: 10.1158/1078-0432.CCR-21-4183)。


为了描述体细胞突变的情况,该研究调查了遗传改变和临床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致病性种系细胞突变在 LGSC中的患病率。


明确的LGSC肿瘤患者接受了多达505个基因的面板测序。研究者收集体细胞和种系突变数据;基因拷贝数的改变;收集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诊断年龄、铂敏感性和总生存期(OS)。


中心病理复查后,研究确定了119 例 LGSC 患者进行分析。其中110例(92%)患有晚期疾病(Ⅲ/ Ⅳ期 )。体细胞KRAS(33%)、NRAS(11%)、EIF1AX(10%)和 BRAF(11%)突变最为常见;60%(71 例)的 LGSC 发现 MAPK通路改变。


KRAS突变与诊断年龄大于50岁(P=0.02)和铂敏 感疾病(P=0.03)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MAPK 通 路改变(P=0.02)和铂敏感性(P=0.005)与OS改善显著相关。79例患者(66%)进行了种系基因检测,共检测到7 个致病种系突变:MUTYH(2例)、BAP1(1例 )、RB1(1例)、CHEK2(1例)、APC(1 例) 和FANCA(1例), 未发现BRCA1/2 突变。一个种系MUTYH相关的LGSC在MUTYH位点杂合性缺失,而有种系BAP1突变的患者也发生了体细胞 BAP1 移码突变。

免责声明:
“卵巢癌e站”平台内所推送的内容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览、学习。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在对文中提到的任何药品进行处方时,请严格遵循该药品在中国批准使用的说明书。本平台不承担相应的有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