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12 13:19:46
卵巢上皮来源肿瘤性病变影像学诊断
来源:影领学苑   作者:未知   浏览量:0


1、卵巢功能及组织学


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

内分泌功能:分泌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

左右各一,位置大小变异较大

通常位于小骨盆上部,子宫两侧,邻近骨盆的左右侧壁,髂内外动静脉之间的卵巢窝内

由皮质、髓质构成


皮质:内含有不同发育与成熟阶段的卵泡、黄体、白体及纤维体组成

髓质: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及厚壁血管构成

绝经后卵泡数量减少、皮质变薄,髓质相对增大,卵巢总体体积减小


1.jpg


2、卵巢MRI表现与年龄变化


对于育龄期妇女,95%病例均可显示卵巢。表现为中等信号的卵圆形结构,内含高信号卵泡

绝经期妇女卵巢萎缩,仅40%病例可见卵巢

卵巢为均匀快速强化,稍慢于子宫肌层


正常卵巢MRI

2.jpg


3、按肿瘤细胞起源


大家所熟知的著名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从母亲那里遗传了突变的BRCA1基因,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分别高达87%和50%。为了避免患癌,39岁时她在医生的建议下手术摘除了卵巢及输卵管。


我命由我不由天。对于每一位女性同胞来说,我们都要时刻保持对这个“沉默杀手”的警惕。


目前,卵巢癌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妇科检查、以及血液与体液检测(肿瘤标志物)这三种方法。而适用于早期筛查的无创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妇科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狄文主任认为:“妇女每年至少应接受一次妇科检查,尽管在早期阶段卵巢癌的症状不明显,但当出现腹痛、骨盆痛、腰部肿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尽早检查;必要时,应接受血液中卵巢癌指标的检查。那些高风险的人可以接受基因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并且,所有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均可考虑接受包括多种肿瘤遗传易感基因的多基因检测。对于家族中有携带致病性基因突变的患者,其直系亲属(子女、姐妹等)亦应接受基因检测,以明确其未来发生肿瘤的潜在风险,做好及时预防和干预。


虽然受全球 COVID-19 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世界第 51 届妇科肿瘤学会(SGO)女性癌症年会被迫取消,但会议官方平台还是在近日向全球公布了包括纳米结构材料等被用于早期医疗检测、诊断卵巢癌和良性卵巢肿瘤(BOT)的可行性成果。



4、卵巢上皮性肿瘤


来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后者来自原始体腔上皮

具有向各种苗勒氏上皮分化的潜能

重演了苗勒氏管来源的各种上皮分化

向输卵管上皮→浆液性肿瘤

向宫颈内膜→粘液性肿瘤

向子宫内膜→宫内膜样肿瘤

上皮性肿瘤占原发卵巢肿瘤的50-70%,其恶性类型占了卵巢恶性肿瘤的85-90%

少发生于青春前期,随着年龄增加危险性增大,60-70岁发病高峰


5、浆液性囊腺瘤


是卵巢上皮肿瘤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30-40岁

大多为单房,少数多房

分为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乳头状状瘤(少见)

前者为单房性,囊壁薄而光整;后者囊壁较厚,有乳头状突起。

浆液性囊腺瘤有乳头状突起很少见,如有,则考虑交界性癌及囊腺癌可能性。

囊壁可有钙化,少数可呈多房。

30-50%浆液性囊腺瘤可以恶变为囊腺癌,高于粘液性囊腺瘤恶变性

MRI表现常为较大的单房结构,直径可至30cm,平均10cm;粘液性囊腺瘤可更大(可达50cm)

囊液信号与单纯性液体及尿液信号接近

Granberg对卵巢上皮肿瘤研究表现,囊壁厚,而且有乳头状突起的囊性肿瘤有潜在恶性可能,不除外交界性癌

卵巢恶性肿瘤中以上皮原发性肿瘤多见,占卵巢恶性肿瘤85-90%,其中50%是浆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癌占40%

多数由浆液性囊腺瘤恶变而来,约2/3累及双侧卵巢

由实性及囊性部分组成,呈单房结构,中等大小,囊壁有大小不一的乳头状或结节状突起,可伴有坏死和出血,可向腹腔种植,形成腹水和粘连

年龄偏大,高峰年龄60-70岁。

MRI作用:是否是卵巢肿瘤、鉴别良恶性、肿瘤分级及术后是否残余


6、浆液性囊腺癌MRI


小的肿块位于盆腔,大的占据整个腹腔

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有囊性、囊实性、实质性,以单房居多

如有出血信号强度随时间长短而变化

囊性乳头状突起是卵巢上皮肿瘤的特征性表现,突起的多少与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转移:腹腔转移、淋巴转移和脏器转移

乳头状突起与肿瘤实性部分在T1WI呈偏高信号,在T2WI为等或等、高不均信号,大的乳头状突起可有纤维蒂与囊壁相连,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及乳头状突起均有不同程度强化乳


5.jpg

良性浆液性囊腺瘤,女,49岁,增强CT示右下腹以单房囊性肿块,内没有赘生物

6.jpg

双侧浆液性囊腺癌,女,50岁,增强CT示双侧肿块,有少许分隔及壁结节

7.jpg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一例 46岁


7、粘液性囊腺瘤


常见于25-40岁,多为单侧多房结构

一般较浆液性囊腺瘤更大,各房大小不一

囊肿表面光滑,少数在囊壁上可有向内或向外生长的乳头状突起。

囊肿破裂进入腹腔形成假性腹腔粘液瘤

典型表现:由于囊腔内富含蛋白,在T1及T2加权像信号囊液信号高于浆液性腺瘤,每个囊的信号都不同(可能由于囊内出血及蛋白成分不同所致)

85%为良性,15%为交界性,5-10%粘液性囊腺瘤可以恶变为粘液性囊腺癌

以单侧居多,肿瘤多为多房性囊性或实质性结构,往往比浆液性囊腺癌大,可占据整个腹腔

囊壁也有乳头状突起。

黏液一旦破裂进入腹腔,形成假性腹膜粘液瘤

MRI:多房性,较浆液性囊腺瘤更大,各房间的囊液信号强度不一,较为特征性

动态增强扫描对卵巢肿瘤囊壁、壁结节的显示,血供情况的了解有重要意义,对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价值,凡实质部分多且强化明显的,倾向恶性

8.jpg

良性黏液性囊腺瘤,女,26岁,增强CT示一巨大的多房囊性肿块,边缘光滑,呈蜂窝状改变,病灶内密度不均匀

9.jpg

交界性粘液性肿瘤,女,20岁,增强CT示一巨大、多房囊性肿块,密度不均,实性部分强化


10.jpg11.jpg

粘液性囊腺瘤一例  12岁 


粘液性囊腺癌一例 44岁


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鉴别诊断

15.jpg


8、哪些征象提示恶性?


肿块直径大于6cm

不规则厚壁

厚分隔(均>3mm)

双侧起病

乳头状突起及的大的坏死软组织

盆腔脏器侵润

种植(肠系膜、网膜或腹膜)

腹水、淋巴结肿大


9、卵巢癌分期


16.jpg


10、宫内膜样肿瘤


几乎全部为恶性,占原发卵巢恶性肿瘤的10-20%(第二大卵巢恶性肿瘤),30-50%为双侧,中等大小,囊性或实性,有乳头生长,镜下特点和子宫内膜癌极相似,15-30%并常并发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内膜增生,不易鉴别何者为原发与继发。


多发生于生育期后或绝经期,平均年龄56岁


影像学:非特异性,一个大的、复杂的囊性肿块含有实性成分,往往可以看到子宫内膜的增厚。(良性的非常少见,多为单房,表面光滑,囊壁衬以单层柱状上皮,类似正常子宫内膜上皮交界性瘤很少见)

17.jpg

卵巢宫内膜样癌 75岁

18.jpg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和子宫内膜癌,女,38岁


11、透明细胞癌


均是恶性,75%位于I期

占卵巢恶性肿瘤的5-10%

平均发病年龄50岁

单房,表面光滑,囊性内含有乳头状突起

T1加权像可以为低到高信号,实性突起部分往往圆滑较少,所以鉴别诊断需要和低恶度的浆液性囊腺瘤相鉴别

19.jpg

透明细胞癌一例 75岁

20.jpg

透明细胞癌一例 75岁


透明细胞癌一例 75岁


12、Brenner瘤(卵巢纤维上皮瘤)


很少恶性(<1%会恶性),占卵巢肿瘤的2-3%,

组织来源于纤维基质的过渡细胞

直径常小于2cm,大多数为单侧,多偶然发现

30%伴有其他卵巢肿瘤

多房囊性含有实性成分或是小的基本实性的成分

T2加权像纤维基质成分明显低信号,与纤维瘤相似

实质部分可有不规则钙化

23.jpg


鉴别诊断

病史

年龄

实验室检查

CA-125是上皮性肿瘤的标志物,50%良性上皮肿瘤升高,80%上皮恶性肿瘤升高,也是手术后检测指标

CEA: 粘液性肿瘤特征性

性激素增高:常见于性索-间质肿瘤,

雌性激素升高:卵泡膜瘤和颗粒细胞瘤,

雄性激素升高:支持细胞-间质细胞肿瘤(睾丸母细胞瘤)

HCG升高:生殖细胞肿瘤(卵巢绒癌,无性细胞瘤)

AFP升高:内胚窦瘤

甲状腺相关激素升高:卵巢甲状腺肿

伴有子宫内膜增生的卵巢肿瘤

宫内膜样癌、颗粒细胞癌,偶尔见于卵泡膜瘤、纤维卵泡瘤

实质肿瘤内在T2加权像为低信号肿瘤

纤维瘤、 brenner瘤,偶尔见于纤维卵泡瘤


13、对比影像学


超声:对卵巢肿瘤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特别是腔内超声彩超结合CA-125是目前筛选卵巢恶性肿瘤首选方法。但是容易受到肠管气体、腹水影响,对肿瘤形态、内部结构显示及分期的准确性不如CT及MRI。对直径小于2cm定位准确性不高

CT:空间分辨力高,对脂肪及钙化成分具有特征性征象而对早期卵巢病变有良好的鉴别价值。

MRI:定位、定性诊断准确,多平面成像,并且不依赖操作者,软组织对比超过超声及CT,价格昂贵及耗时;

PET-CT:能够早期发现CT与MRI不易发现的肿瘤,特别是不易定性的软组织影。生物特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减少漏诊,费用昂贵,仅用于其他检查结果不明确时的补充手段


b21319633360767520296IP.jpg

扫二维码

关注OC资讯


640 (1).webp.jpg

OC资讯小助手

为您提供更多帮助

免责声明:
“卵巢癌e站”平台内所推送的内容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览、学习。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在对文中提到的任何药品进行处方时,请严格遵循该药品在中国批准使用的说明书。本平台不承担相应的有关责任。